模型:
麻醉大鼠,然后在頸部中線切開一個切口,暴露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用無菌縫合線結扎,血管夾夾住頸內動脈。隨后在頸總動脈上切口,然后插入線栓。2 h后,大鼠進行再灌注。模型大鼠成功構建的標準:大鼠出現癥狀如偏癱,對側前肢下垂和站立不穩。Bederson評分在1-3分,48小時內沒有死亡,就認為模型成功。文獻上用的是2-3分的模型。
優點:
無需開顱,創傷較小;缺血部位相對固定,可控性好;可實現腦缺血后再灌注,是理想的標準局灶性腦缺血動物模型。
動物選擇:
目前多選用SD大鼠。考慮大鼠雌激素水平對腦缺血損傷可能的神經保護機制及激素水平的生理性波動對大鼠情緒的影響,采用血管解剖結構更為清晰的雄性SD大鼠作為MCAO的動物模型。
體重和鼠齡:
大鼠大腦中動脈的長度和粗細與其體重形成正比,目前多主張大鼠體重控制在250~300 g。我們在實驗中采用240~270 g大鼠。
術后再灌:
選擇缺血后2h再灌注,在大鼠體外傷口縫合處找到線頭,輕輕拔出線栓 2~3 cm 剪斷,若此時大鼠已全清醒,可注射少量麻后再將線栓拔出,以防拔線栓時大鼠過度掙扎加大損傷。
術后護理與并發癥:
術后將大鼠放回鼠籠、保溫,期間可將大鼠頭部微微墊高,以防側枝循環過快恢復。
MCAO模型評價方法:
神經功能評分、TTC 染色、腦組織含水量、局部腦血流測定和頭顱磁共振等。
神經功能評分:Bederson 評分
0分:無神經損傷癥狀
1分:懸尾實驗不能全伸展對側前爪
2分:前肢抵抗對側推力能力下降
3分:向對側轉圈
注意事項:
1. 線栓插入深度為從頸總動脈分叉處插入約 18 mm,即將線栓送入頸內動脈后,黑色標記點過分叉點約 1 mm,感覺稍有阻力時即停止插入。
2. 線栓插入位置和走向:頸總動脈插入。結扎頸總動脈近心端,遠心端掛線備用,結扎頸外動脈,頸內動脈系活結或動脈夾夾住。